近期,“985硕士求职被拒只因本科双非学历”引发热议。文中主人公李志宇成绩优异却因本科出身屡遭拒绝。本文将探讨学历歧视现象,分析其影响,呼吁构建公平人才选拔机制。
宝子们,今天又有个令人大跌眼镜的事儿,必须和你们唠唠!一位985硕士求职竟然被拒,原因居然是本科是双非学历,这可太让人摸不着头脑了🤯 快来一起看看咋回事。
985硕士的求职“滑铁卢”😔
主人公李志宇,本科是普通高校,那时候可能因为各种原因,没能考上理想中的名校。但人家可没放弃,一路“打怪升级”,成功考入国内某985高校电子信息专业读研究生。在研究生阶段,他简直就是个“学霸本霸”,成绩优异得不像话,研究期间发表多篇SCI论文,奖学金也是拿到手软,这实力,妥妥的让人竖起大拇指👍
然而,现实却给了他重重一击。当他信心满满地向互联网与汽车等热门行业投递简历时,却屡屡被“卡”在学历门槛上。那些大厂、研究院和央国企,连让他进面试的机会都不给,理由竟是“第一学历是‘双非’”。这可太冤了吧,就好比你辛辛苦苦爬到了山顶,却发现因为山脚下的起点不够高,而被人否定了一路的努力😫
李志宇无奈地说:“尽管硕士阶段是985,但第一学历这道槛,企业心照不宣。”他这一路走来,付出了多少努力,只有他自己知道。本以为985硕士学历能为他打开更多机会的大门,没想到,还是被本科的双非学历“拖了后腿”。
“第一学历歧视”,真的合理吗?🧐
其实啊,“第一学历歧视”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,简直就像个顽固的“老毛病”,一直存在于就业市场中😒 好多企业在招聘信息里,直接就明晃晃地写着“985/211本科优先”或者“仅限双一流院校本科”。这就相当于给那些本科不是名校的求职者,在一开始就贴上了“不合格”的标签,连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都不给。
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“前程无忧”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,七成受访者表示在求职过程中曾因“第一学历”受限。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,意味着大部分人都遭受过这种不公平的对待。而且,还有一些企业,虽然表面上没说第一学历的事儿,但在实际筛选简历、面试的过程中,还是会对本科双非的求职者“另眼相看”,设置各种“隐形门槛”。
从教育和就业领域专家的角度来看,企业对“第一学历”的过度重视,危害可大了。一方面,这完全弱化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成果,那些在研究生阶段努力提升自己的人,却因为本科出身被忽视。另一方面,对寒门学子来说,更是二次打击。很多寒门学子通过考研,好不容易实现了学历的提升,却还是在就业时因为第一学历被歧视,这多让人寒心啊😭
打破学历歧视,路在何方?🚀
值得庆幸的是,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学历歧视的问题,并且开始采取行动了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#建议破除就业唯学历论#的话题直接冲上热搜榜第一位,多位代表委员建议用人单位取消不合理的学位门槛和院校出身限制,给求职者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。这说明大家都在为构建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努力呢💪
教育部也印发了《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、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。虽然现在还有些企业会用“国内外名校”“国内知名高校”等模糊表述来替代,或者设置隐形门槛,但至少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呀。
另外,一些企业也在慢慢转变观念,开始重视候选人的综合能力与岗位匹配度了。像一些科技创新型公司、外企及新兴行业,在招聘的时候更看重实际能力和项目经验,对“第一学历”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。这就像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,给那些因为第一学历而被限制的求职者带来了希望。
宝子们,学历固然重要,但一个人的能力、努力和潜力,绝不是仅仅由学历就能决定的。希望未来的就业市场,能真正做到公平、开放、多元,让每个人都能凭借自己的实力,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✨ 你们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,快来评论区一起吐槽吐槽吧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