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阳节为什么叫重阳节-万事生活网
知识
万事生活网

重阳节为什么叫重阳节

发布

重阳节为何被称为"重阳节":传统习俗与文化内涵,重阳节,又称“登高节”、“茱萸节”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。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节日名称的由来,以及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。

一、"重阳"的由来

“重阳”二字源于古代的阴阳学说,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月日,九为阳数之极,九月初九,两“九”相重,故称“重阳”。在中国传统的历法中,九九归一,象征着长久和吉祥,因此被视为吉利的日子。

二、避邪驱疫的传说

据《续齐谐记》记载,汉代时,人们认为九月九日是恶月,这一天会有鬼魅出没。古人佩戴茱萸、登高饮,旨在驱邪避疫,寄托对健康长寿的期盼。茱萸的香气被认为可以辟邪,而登高则寓意远离病魔,这成为重阳节的重要习俗。

三、尊老爱幼的文化体现

重阳节也与尊老爱幼的传统紧密相连。古人有“九九归真”的说法,寓意长者长寿,故此日也被视为敬老日。《诗经》中有“登高壮观天地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的诗句,体现了古人对尊老、关爱老年人的重视。

四、登高赏菊习俗的兴起

重阳节登高赏菊的习俗源于唐代,诗人王维在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中写道: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这一习俗逐渐盛行,菊花因其傲霜耐寒的特性,象征坚韧不屈,成为了重阳节的重要象征。

总结

重阳节之所以被称为“重阳”,不仅因为其数字上的巧合,更包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。它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,也是对长寿、健康和家庭亲情的寄托。今天,我们依然沿袭这些传统习俗,既传承了古老的文化,又赋予了节日新的时代意义。